2022年10月21日,教育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创新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教研活动第二场读书会在线如约举行。在第二场读书会中,来自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城市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洛阳师范学院、青岛科技大学、衡水学院、房山教师进修学校、育园小学的9位老师们领读了2021年创新教学法报告《Innovating Pedagogy 2021》,50余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
部分参会教师合影
各位领读老师系统介绍了本书中所提及各种创新教学法的实践案例、概念框架以及实施模式,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对具体教学法的认识理解及其创新体现之处。
北京城市学院马静老师认为“最佳学习时刻”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良机,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识别并强化这一“最佳教学时刻”;复旦大学孙燕老师提到“感恩教育”和2022年报告中的“幸福教育”有关,这类教学模式应用于学术环境可改善师生与生生间的情感关系,进而促进学习,体现出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情感价值;上海海洋大学刘璇老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深入解析了“公平教育”的教学原则,指出数字排斥与数字贫困的不均衡影响对“公平教育”实践带来的诸多挑战。
北京理工大学欧阳嘉煜老师指出“富现实技术”更应该被用于复现真实世界无法实现的学习体验,引导教师从教学视角关注技术与教学的关系;洛阳师范学院马宝红老师指出“聊天机器人”应关注学习者心理特征与发展特点,在设计中应体现多样化策略,其中教师作用不可替代;房山教师进修学校张梦初老师分析了“师生共创教学”的本质是教学重心的转移与教育去中心化的应用,这一方法的实施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同时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循证教学”是基于教学学术开展有效教学的方式,对教学实践者破除教育神话迷思具有重要意义价值,衡水学院张颖老师指出“循证教学”的最大挑战是教师不太愿意改变自己教学方式。本次报告中还有两个教学法是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的,即“远程协作语言学习”与“基于语料库的教学”。青岛科技大学周睿老师指出“远程协作语言学习”是一种更为系统且有实践意义的同伴学习模式,育园小学邬至轩老师则结合自身学习与教学经历指出使用语料库开展学习需要提供系统的师生培训,语料库资源建设也是决定这一教学法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
各位领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指出了各种创新教学法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探讨了教学创新的学术基础以及技术、数据在教学创新中的作用等诸多问题,引发参会者对教育教学创新的深入思考。后续每周五还将持续开展报告读书会以及讨论总结会,搭建一线教学实践者与学术研究者共同讨论创新教学的平台,深入推动基于教学实践的学术探讨与系统研究。期待更多对教学创新有实践有想法有困惑有思路的教师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