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5日至2023年11月13日,教育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正式启动并开展了“学习科学讲习所”第一期活动,旨在通过合作来合力勾画学习科学领域的图景,在形成学习科学基本教学素材的同时聚集一批对学习科学研究和传播感兴趣的教师和年轻学者,推动学习科学学科的发展。
第一期讲习所成员共有来自6所高校的8位青年教师和硕士生组成,经过近1年时间的定期研讨、协同写作与中期报告活动,团队最终产出了8小节近10万字的《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开放教材(部分)。总结会上,团队成员表示感谢学习科学讲习所提供的交流平台,倒逼自己去读一些经典书籍和论文;同时也建议后续第二期活动能够缩短时间周期,以一学期为界限,并聚焦更多精细化的主题,协同产出。
讲习所系列活动列表
时间 |
内容 |
要点 |
12月5日 |
项目启动会 第一次碰头会 |
成员碰面,确定后续计划 |
12月26日 |
第二次碰头会 |
内容框架的初步思路,成员讨论分享 |
2月6日 |
第三次碰头会 |
确定内容框架 |
3月6日 |
第四次碰头会 |
讨论写作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
4月6号 |
第五次碰头会 |
汇报阶段性进展,完成1/3-1/2初稿,讨论问题与困惑 |
5月15日 |
第六次碰头会 |
完成1/2-2/3初稿,讨论问题与困惑 |
7月17日 |
第七次碰头会 |
完成初稿,准备交叉修改 |
9月19日 |
第八次碰头会 |
根据初稿,准备博士生论坛报告 |
11月13号 |
项目总结会 第九次碰头会 |
根据博士生论坛的反馈建议,修改完善初稿 |
第一期成果清单
序号 |
姓名 |
学校 |
文章名称 |
1 |
章仪 |
华中师范大学 |
多媒体学习理论:理论与解释 |
2 |
胡冰冰 |
华中师范大学 |
认知负荷理论:基于学生认知的教学设计指导 |
3 |
刘敏 |
北京语言大学 |
具身认知理论 |
4 |
王梦倩 |
首都师范大学 |
学习共同体:概念溯源与机制解析 |
5 |
余梓贤 |
北京大学 |
探索知识建构与知识论坛:从经典溯源到实践应用 |
6 |
周文倩 |
华中师范大学 |
认知学徒:理论框架解读 |
7 |
孙丹 |
杭州师范大学 |
学习科学视域下的学习分析 |
8 |
欧阳嘉煜 |
北京理工大学 |
热追与慎思:国际典型神经神话辨析与解读 |
后续将进一步将撰写的文稿转化为课程素材,共建共享《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后续也将进一步启动“学习科学讲习所”第二期活动,不断丰富《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开放教材的具体内容,讲习所将持续探索如何以线上协同的方式汇集来自不同高校的青年学者高效共建开放教材,欢迎大家关注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