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精神,推动教育数字化全方位赋能我国教育综合改革,构建开放、共享、可持续的教育信息化服务生态体系,6月2日,由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与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生态发展论坛”在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张艳玲主持。张艳玲介绍到,教育数字化战略是实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安全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营造良好的数字化供给侧生态是顺利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
【嘉宾致辞】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出席论坛并致辞。任昌山处长指出,推动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党全社会高度的共识和重要的战略任务,为新时代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教育数字化发展正在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为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字时代教育何为?”已经成为了教育同仁们共同思考的时代命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释放了数字技术对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和持续的溢出效应,探索了以服务引领和支撑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能力提升的新图景,为建设教育强国开辟了全新赛道,提供了强大动能。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 任昌山
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教育行业总监秦莉在致辞中介绍了英特尔与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合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支持服务现状》调研项目和举办本次论坛的背景,并指出英特尔特别希望能够借助自身优势,为中国的教育发展贡献力量,而生态建设正是其中的一项工作。希望通过与基地、中心共同搭建一个生态的平台,带领中国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教育行业总监 秦莉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在致辞中指出,作为海淀区政府支持打造的支持教育创新创业的生态服务平台,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站在教育创新和改革发展前沿,协同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校、教育科技企业等多方力量,助力打造多主体参与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生态,并表示今后中心也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联通高校、教科研单位和优秀教育科技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联合开展教育数字化生态建设领域的研究课题与创新项目,不断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与成果转化,助力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 杨丹
【报告发布】
作为本次论坛的备受瞩目的主题之一,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主任汪琼发布了《实然与应然:教育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生态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并从“背景介绍、报告概况、重要发现、总体建议”四个方面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该报告定位于分析企业产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支持学校层面的数字化转型,以实然与应然作为切入角度,希望通过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推动转型供给水平提升,促进国内教育企业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本报告还致力于为各地区各学校在智慧教育建设选型方面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主任 汪琼
【启动仪式】
为充分发挥权威学术机构和平台的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构建教育数字化发展新生态,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联合部分区域及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共同发起了“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联合共建行动”。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汪琼教授、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杨丹主任、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教育行业总监秦莉女士、北京东城区教委信息办李磊主任、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科研培训科黄祥风科长五位代表上台,共同启动了共建行动。
“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联合共建行动”启动仪式
【行动介绍】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张艳玲从“行动背景、行动目标、发起单位、行动内容、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介绍了企业参与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联合共建行动实践路径。张艳玲主任认为教育数字化不仅是对教育的赋能,更是对教育的变革和重塑,亟需构建一个体系完善、全面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教育生态。期待更多的企业以及志同道合的专家学者、一线实践者等有识之士共同参与共建行动,秉承“公益性、开放性、引领性”原则,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依托,深耕教育数字化创新场景,助力区域和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同时提升企业面向未来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共同探索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创新范式,协同打造教育和科技共融共创的繁荣生态。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室主任 张艳玲
专题研讨:课堂教学AI行为分析系统供给现状
【案例分享】
广东省教研院教育质量评估室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许世红作了《以数字化教研推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广东探索》主题分享。许世红认为,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分析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教研是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突破口。广东省教研院研发了基于结构的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系统。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包括教-学-评三个模块。教师主导模块包括目标定位、课堂艺术、课堂调控、思维激发、评价反馈五个指数。学生主体包括整体发展、合作交流、学习体验三个指数。教学达成是对目标达成指数进行衡量。
广东省教研院教育质量评估室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许世红
上海市宝山区问题化学习研究所学术领衔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天蓉以《落实核心素养的人工智能课堂循证的宝山行动》为题介绍了上海市宝山区的课堂教学实践。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循证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形成三位一体的课堂分析框架。课堂分析框架包括学生学习维度、教师引导维度、师生互动维度和学科教学维度。课堂循证以“学习”为中心,以“问题”为贯穿线索,四维度课堂分析框架,支持核心素养落地。赋能教师自主个体反思,助力教研组长校本研修,支撑区域教研员进行区域诊断。
上海市宝山区问题化学习研究所学术领衔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王天蓉
石家庄市教育信息化融合教研智慧教育工作室负责人,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高级教师戎振永以《人工智能赋能精准教研发展》为题进行分享。石家庄二中基于中央电化教育馆和英特尔组织的智慧互联教育项目课题开展网络教研项目。石家庄二中在使用平台时,经过大量数据采样,从听课、自习、测验和成绩四个环节,智能分析挖掘学生行为、情绪、教师干预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联度,优化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构建高效课堂。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高级教师 戎振永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齐鲁名校长汤善香作了题为《技术支撑下的数字化课堂变革之路》的主题分享。汤善香认为传统课堂面临师本化课堂过多、过程性数据欠缺、经验式分析普遍和精准补救教学不足等问题,缺少精准的数据和实证。基于以上问题,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基于目标导向,把课堂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建模重塑流程,将技术融入五问课堂的教育环节设计中,采集师生教学数据,形成数据链进行分析,对师生进行画像,进而生成分析报告,助力教师开展精准教学。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齐鲁名校长 汤善香
【圆桌论坛:课堂AI分析技术路径与发展展望】
本论坛设置了圆桌论坛环节,邀请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王素作圆桌论坛主持人。努比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易湘波、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越、麻吉星创新教育研究院首席专家王绪溢、上海联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抒一参与对话。
四位嘉宾就主持人所提出的“对于课堂评价产品,企业的定位是什么?独有的技术优势是什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应如何适应我们现在教育的变革?”等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
努比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易湘波介绍了努比与广东省教研院合作构建课堂中学生学习思维发生观测模型的历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素质素养培养三个指标对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行观测的研究工作。目前,努比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提炼区域教研整体水平来观测区域教育均衡质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如何利用教师数字画像和课堂教学数据,助力数据循证研究,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越介绍到中庆围绕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等维度建立了大规模区域化数据,在基础数据上进行样本清理。中庆为用户区域化部署了本地化的学习平台,打通了从备课到评课的数据链条。中庆支持在平台上的二次开发,各区域可以利用平台基于不同教育发展水平、文化水平形成区域独特的发展方向。
上海联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抒一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很重要的是如何实现课堂的数字孪生。联课智能基于常态化课堂,从数据采集、加工到数据评价形成常态化课堂数据的闭环。教师自我反思的提升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联课智能针对过程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减少无效数据对教师教学分析的干扰。从内容产生机制来看,国家层面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形成价值引领和目标导向,让企业参与到数字化转型进程当中。
麻吉星创新教育研究院首席专家王绪溢介绍到麻吉星的设计以学生为主题,由学生来影响教师。数字教育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社会互动的方法。王绪溢认为,教学总归是回到人本身,科技数据会让技术更接近人。教育是人与人活动的场所,要让科技在教学中扮演适当的角色。人工智能时代要做的是人机协作,而不是人工智能帮助人来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