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于“学习科学与学习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教育领域跨学科研究的热点方向,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支持下,2023年9月18-19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了2023年“学习科学与技术”在线博士生学术论坛。这是北大教育学院为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年,每次的选题都会紧扣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重点热点,以推动学科学理探究和人才队伍发展为己任,曾经的选题涉及”MOOC设计与开发” 、“MOOC数据分析”、“学习分析与技术”、 “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等等。
本次博士生论坛共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温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的年青博士进行主题报告,并邀请到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郑旭东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徐晓东教授担任点评专家。两晚论坛累计参会人数达到450人次,与会者反馈热烈,点评老师也充分肯定了论坛的学术水平,赞扬了年青学者认真做学问的态度和所取得的成绩。
为了办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论坛,博士生论坛的执行队伍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早在去年11月就开始了论坛话题设计和论坛报告人挑选,并依托中心所主持的“教育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设立子教研室“学习科学讲习所”进行培育,两周一次的线上学术交流会推动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青年教师读经典、阔视野,本次博士生论坛也是对学习科学讲习所活动一年协作共读、协同写作的阶段性成果展示。

18日晚19:00-21:00论坛的主题是学习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经典研究,旨在以回溯学习科学领域代表性理论和研究的方式重读经典。19日晚19:00-21:00论坛的主题是学习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代表技术,在回溯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介绍开展学习科学领域研究的技术工具、方法路径以及实证案例,以拓展参会人员的理论视野和问题视角。论坛由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欧阳嘉煜博士主持。


在18日晚的活动中,主持人欧阳嘉煜首先对论坛的大致情况与活动日程进行介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汪琼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辞,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促进青年学者们的学术交流和沟通,同时也期待中国本土的学习科学研究分享,希冀年轻博士们能够对未来的学习科学研究创新做出贡献。欧阳嘉煜博士针对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在教育领域片面化、过度化或简单化应用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并介绍了拟举办的第二期学习科学讲习所的活动,期待后续有更多对学习科学与技术这一主题感兴趣的青年学者加入讲习所。
18日晚论坛主题是学习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经典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梦倩博士作主题为“学习共同体:概念溯源与机制解析”的报告,从概念溯源、理论基础、核心术语、运行机制、定义边界、生命周期、设计原则七个模块全面解析了学习共同体这一主题。北京语言大学的刘敏博士作主题为“具身认知理论与二语教学”的报告,分析了语言在具身认识世界中的中介作用,并介绍了含有具身概念的二语教学法以及具身认知视角下的二语教育教学研究。温州大学的柳晨晨博士作主题为“多模态实践: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语言学习的新范式”的报告,介绍了AI赋能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常见工具以及团队开展的系列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的郑旭东教授对三位青年学者的报告进行了点评,赞扬了学者们聚焦于具体、微观教育问题的研究视角,并对实践共同体、具身认知、人工智能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述,并推荐了如《教育与社会》、《皮亚杰文集》等多本经典著作。最后,汪琼教授总结并感谢了汇报的三位学者与郑教授的点评,期待年轻学者能够如郑教授一样博览群书,以更高、更宽广的视野开展教育研究,进而推动学习科学学科的发展。

19日晚论坛主题是学习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代表技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章仪博士作主题为“多媒体学习理论:设计的奥秘”的报告,从多媒体学习的三大假设、经典研究、挑战与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理解。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孙丹博士作主题为“学习科学视域下的学习分析”的报告,详细综合地介绍了学习分析的起源和发展、学习科学与学习分析的关联、学习分析的过程与方法等学习分析领域内的重要议题。来自江南大学的蔡慧英博士关注如何在基于课堂视频的教研中通过人机协同方法提升职前教师的反思能力,分享了自身目前所开展的研究,并从教师协作话语分析视角分享了对后续人机协同教研研究的重要启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忭博士作主题为“基于认知网络建模职前STEM教师在协作学习设计中的设计思维”的报告,通过认知网络分析的方式关注静态和适应性支架下职前STEM教师的话题讨论差异。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徐晓东教授对多媒体学习理论、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创造性等多个重要话题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和补充。最后,汪琼教授进行了论坛闭幕致辞,对参与汇报和在场的师生表示了感谢和祝福。


2023年北京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支持下举办的第七届博士生学术论坛,该博士生论坛目前已在国内外教育技术青年学者中享有一定知名度。此次论坛虽然是在线举办,但论坛以学术会友,汇集了祖国各地的年轻学者们相聚在2023年北京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这一平台,深度分享和交流各自的研究思考,对学习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经典研究和代表技术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本次论坛活动和学习科学讲习所活动也得到了参会者的一致好评,会后许多参会者表达了希望持续参与论坛活动和加入学习科学讲习所的强烈意愿。未来,希望国内青年学者以北京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为平台,为契机,共同围绕教育领域的关键话题深入开展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