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1日,“人工智能AI+教育发展圆桌论坛”在合肥顺利举行。本次圆桌论坛由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主办,旨在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明确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发展的可能性与契机。来自高校和教育类企业的四十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4月2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首先进行主题演讲,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未来角色。余教授简要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工智能的三大学派和发展路线——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在此基础上,余教授预计三大学派以及三类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在未来可能会走向融合,随着机器掌握跨领域的强学习能力,人类社会有可能逐步走向强人工智能甚至超人工智能时代。在教育领域,40%的教师角色和工作内容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有潜力成为可自动出题和自动批阅作业的助教、学习障碍自动诊断与反馈的分析师、问题解决能力评测的素质提升教练、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与改进的辅导员、体质健康监测与提升的保健医生、反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班主任、个性化智能教学的指导顾问、学生个性化问题解决的智能导师、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涯规划师、精准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个性化学习内容生成与汇聚的智能代理、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助手。总而言之,人工智能可以发挥的潜能远不止于替代教师的知识性教学,教师业务重心和工作形态将会发生实质性的变革。未来的教育是人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时代,充分发挥机器与人类不同的优势是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关键。此外,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该更关注学生的灵魂和幸福,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但是在AI时代,“教书”会被AI取代,而“育人”的功能则会被AI增强。
余胜泉教授主题报告
随后,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王宇博士的主持下,中央电教馆原馆长王珠珠、新道科技郭延生董事长、蓝墨科技董事长靳新、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亚飞四位嘉宾对“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的议题展开探讨。圆桌论坛的第一个议题是“从不同的教育场景出发,教育领域对AI有什么需求”。王珠珠馆长首先立论,认为AI+教育的愿景是让人幸福,帮助人们在当今物质世界、人类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交互中幸福地学习和生活。教育领域对AI首要也是最基础的需求是让学生尽快了解人工智能对世界的改变。怎样利用这三个世界的资源,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刻革命。其次,最可操作的需求是通过课程和活动,学习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感受技术媒介和其解决问题的潜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并发展自己的特长,实现幸福的生活。此外,教育领域对AI最现实的需求是让大数据帮助教师教得更活、帮助学生学得更好。新道科技郭延生董事长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简要介绍了自己对人与AI关系的理解,人工智能是一项新技术,但是同时也存在不愿意被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取代的企业和行业领域。因此,AI可能需要以工具的角色介入到教育领域之中,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此外,通过数据的积累推进更加精准的评价,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职能决策。王亚飞以成人教育领域中AI对云南“直过”民族进行语言扶贫为案例,详实地讲解AI如何在具体教育场景中提升效果、提高效率,并介绍了AI在语言学习中可能提供的读音示范、问题诊断和指导等服务,其中涉及到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评测等主要技术。
圆桌论坛的第二个议题是,“不同角色的教育利益相关者会对人工智能有什么样的具体需求”。靳总从教育管理者的视角回答这个问题,认为教学行为大数据是课堂融入AI的基础。基于此,他从教学内容、教育工具、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讲解了蓝墨在AI+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和成果,包括智能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推送;智能动态的学情预测和预警;以及课程实施质量智能检测平台等。
基于以上的探讨,郭总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终极目标究竟是效率、效果还是幸福?王亚飞根据自己的职业经验,回应道AI应该帮助人们聚集于个体主要目标的实现,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生活和社会,两者并不冲突。接着,他提出了成人学习者对AI的两个需求,包括帮助学习者解决自身学习和生存发展两方面的问题和需求。最后,珠珠馆长对这一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帮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从学习中体验福流(Flow)是我们对于AI+教育的长远期待,我们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人工智能让人们生活地更幸福。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我们提升效果、提高效率,实现我们对于舒适、便利生活的需求,那是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对技术的要求,而不是当今智能化时代的呼声。因此,帮助老师找到适切的资源、帮助学校找到优秀的教师、帮助提升家长与孩子的教育,只是人工智能想要实现的第一步,扩展视野、帮助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找到资源、关系和兴趣,帮助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持续而有兴趣地学习和成长才是AI+教育的终极目标。
圆桌论坛嘉宾
在上午圆桌论坛最后,四位嘉宾回应了参会者提出的“AI在产学研结合中可能发挥什么作用”这一问题,王珠珠老师认为人工智能需要帮助老师连接生活和创新实践,这样才能促进产学研的结合。郭总提出,只有听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从自身角度为建立利益和需求共同体做出贡献,才能促进更好的产学研结合。靳总认为人工智能是技术,顺应人性、满足人性才有发展前景。需求要分析角色和动机,站得更高,落实的应用场景才会更扎实;王亚飞希望和更多企业、学校用户和科研专家形成丰富全面的生态系统,不同的角色分别发挥自己的潜能,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4月21日下午,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的主管人员分别介绍了学会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以及学生骨干营、智库和STEAM工作组本年度的工作计划。随后,网梯创始人张震、清帆科技创始人张文铸、批改网联合创始人陈瑞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曾铮老师四位嘉宾就人工智能教育企业的发展探讨了“AI+教育”的实践现状和未来前景,为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论坛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范逸洲博士主持。下午圆桌论坛的第一个议题是“围绕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请介绍一下您所在的组织或公司有哪些最主要的实践,”张震首先发言,提出教育技术其实是滞后于所有其他领域技术的,技术是为应用服务的,选择时机很重要,要选择理论基础成熟、且已应用一两年左右的技术来进行教育应用开发。以此为指导思想,网梯目前开发了音阶练琴、闻道书田、虚拟教师、智能陪读机器人以及知识图谱生成等教育应用,张震也强调了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包括如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趣味性、融媒体图书新技术探索、语音与视频合成以及语音情感合成等话题。张文铸主要讲解了清帆科技目前着力开发的情感计算技术,以人脸表情和肢体动作为沟通信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智能、快速、全面的分析。在此技术基础之上,教育研究者可以利用AI技术把课堂过程结构化、量化,帮助实现更加全面、精准的教学分析。通过案例解析,张文铸强调AI在教学自动反馈和辅助决策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细粒度观察、数据驱动决策以及大规模和个性化并行等方面。陈瑞江结合自己在批改网深耕多年的经验,以批改网的英语写作自动批改反馈系统为例介绍了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批改网与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合作案例,介绍了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数据驱动、人机合作和群体智慧生成语料库为特色的智能批改引擎。曾铮以Open edX为例讲解了人工智能在开源学习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自适应学习、基于协作的个性化学习以及知识学习系统。
圆桌论坛的第二个议题是,“总体而言人工智能能够推动哪些教育变革?又有哪些教育需求特别有价值,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发挥其独特作用?可能的阻力在哪”。 张震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变革,深究“乔布斯之问”背后的深层原因,可以发现人类发明的其他各种工具与人类本身的能力相比,都有指数级别的提高,但是现阶段人类发明的各种信息化教学产品和工具,和一个好老师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是教育信息化成功变革的最关键要素。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改造某些教育环节,如布置和批改作业、学习反馈等,并且教育者已经逐渐找到自己的主导位置,试图用人工智能改进传统教育的教学过程。但是在未来,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重构整个教育过程,需要学什么、怎么学以及教学的组织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张文铸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带来的教育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结合认知信息和行为数据进行学习分析,例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表征深度思考的行为特征;以及人工智能助力精细化管理,例如为教学研究配备超级数据引擎,通过行为指标对学生进行分类细化,实施精细化学习管理。陈瑞江主要以批改网为例介绍了AI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价值,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实现“多快好省”的教与学。曾铮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少儿教育的应用项目,以用scratch控制智能硬件为例,强调儿童对于技术的掌握不一定是人工智能介入少儿教育的阻碍,即使没有高级编程技能,儿童也可以学习和掌握编程思维。
圆桌论坛嘉宾
最后,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汪琼教授介绍了“AI+教育示范”主题下学会相关的支持工作,制定了年底产出《中国AI+教育进展》年度报告的工作目标,并明确了目前在AI课程选择、AI示范项目、AI项目报告等方面的需求点。
汪琼教授介绍AI+教育示范学会相关支持工作
这次会议是第十四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下的一个子论坛,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的会员代表近百人到会,会员机构(如蓝墨科技、简单科技)在会场展示了他们的产品介绍。参会者一致认为:这次论坛设计周到,嘉宾观点深刻、分享交流充分,是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