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编程教育教法探究》结题报告会在线上举行。
1月13日,教育部高教司2020年第二批点猫科技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北京大学——编程教育教法探究》结题报告会在线上举行。基于编程猫母公司点猫科技在编程教育教法方面的需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主任汪琼团队历时一年时间,最终开发形成了一套12小时的《编程教育教法探究》培训课程及配套的编程教法测试题,在探索编程教育教法方面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助力编程教育普及,实现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
出席当日结题报告会的有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项目课题组的汪琼(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项目负责人)、欧阳嘉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以及点猫科技的秦曾昌(编程猫首席科学家)、戴启明(编程猫高校合作发展部负责人)、李嘉(编程猫高校合作发展部专员)。
事实上,少儿编程作为新兴领域,在很多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在编程教学方面,需要不断地去打破 “天花板”,这也是编程教育全行业面临的问题。
作为专业的教法研究团队,汪琼带领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项目课题组前往点猫科技进行实地调研,开展问卷调查,并与点猫科技各业务线负责人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充分了解了点猫科技在国产编程工具、课程教材、教学教法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同时,以点猫科技课程的真实体验为基础,定制化设计和研发培训课程,帮助猫厂小伙伴掌握适合孩子自主探索和思维发展的教学法,实现校企教学法研究的学术碰撞。
汪琼团队在调研中发现,一线的编程教师虽然普遍达成了一种共识,即儿童学习编程的目的不是编程本身,而是通用型能力、各类思维技能的培养,但对于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贯穿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还不够清晰。此外,在编程教学效果评测方面,也缺乏权威的证实,即如何证实学习编程对儿童发展是确有助益的,如何厘清儿童思维的进阶路径,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在深度的调研基础上,汪琼团队明确了课题需求,决定主要从少儿编程背后的理论与原则、教师如何有效提问、少儿编程中的同伴学习以及思维习惯测评等四个模块主题设计展开课题研究。期间,汪琼团队为点猫科技的一线编程教师开展研讨培训,并基于培训效果反馈,定制化开展了两轮迭代的研讨培训,最终开发形成了一套12小时的《编程教育教法探究》培训课程及配套的编程教法测试题。
该研究课题阐释了通用教学理论和原则在少儿编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编程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有效提问,更好地引导学生学有所获;对少儿编程来说,目前最合适的教学组织方式是同伴学习。
此外,该课题研究还认为,编程教育的产出并不唯一,更侧重思维培养,而计算思维作为一种思维能力,“技多不压身”,拥有计算思维的人是更好的问题解决者。
在专家评审阶段,点猫科技首席科学家秦曾昌充分认可了汪琼团队在此次课题项目中展现的专业能力,并感谢为此付出的努力。他表示,点猫科技虽然在编程课程、教材内容方面走在编程教育行业的前沿,但在编程教育教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也是全行业面临的问题,好比“满腹经纶,但无处诉说”。此次汪琼团队的研究课题对一线编程老师而言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也给更多的一线编程老师带来了教学启发,有力地打破了编程教学现有的“天花板”,有效地推动了编程教育高质量发展。
最后,经线上会议评审专家的商议后,一致通过课题项目验收,顺利结题。